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活动 > 春来茶馆 > 春来茶馆 香飘羊城  > 正文
奥运城市给广州亚运规划建设的启示
发布时间: 2010-07-22   来源:《规划+实践》投稿 

2004年7月1日,广州成功获得2010年第16届亚运会的主办权。为了展现广州“亚运城市”的形象,强化广州中心城市的功能,提升国际影响力,同时也为了更好地借鉴国外先进经验,高质量完成《亚运城市——广州: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城市规划建设纲要》,促使城市规划建设更上一个台阶,2005年2月19日-28日,广州市城市规划局、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研究中心、广州市交通研究所、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四家单位组成广州亚运规划考察团,考察悉尼、雅典和巴塞罗那奥运场馆布局建设、赛后利用以及周边区域联动开发等情况。

考察的城市具有全球示范性:1992年举办第25届奥运会的巴塞罗那将奥运会和发展挂钩,促进相关产业经济链条的互动效应,至今奥运赛后效应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2000年悉尼举办的第27届奥运会,被国际奥委会称为奥运史上商业运作最为成功的一届奥运会,它所倡导的绿色奥运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学习;2004年雅典举办的第28届奥运会,是展示城市传统文化特征,振兴城市落后地区的成功例证。本次考察主要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奥运会举办前期场馆设计与总体规划方案的考虑;奥运会期间场馆使用情况以及与预期目标的差异;奥运赛后场馆的使用与地区再开发模式。

巴塞罗那奥运会开幕式

奥运城市给广州的启示是丰富的,多角度的,为广州亚运的顺利召开提供了经验借鉴,为纲要编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广州将以举办亚运会为契机,城市整体协调发展,更上一台阶。

节俭办亚运:精简新建场馆项目,建设投入侧重城市的长远发展需要

承办重大赛事通常需要较大的建设投入,赛事所需的非常规数量的场馆和配套设施的赛后经营管理也是一个难题,处理不妥可能会造成巨大浪费并成为城市公共财政的负担。因此,近年承办奥运会的雅典、悉尼、巴塞罗那等城市均把控制场馆建设投入、节约办奥运作为赛前建设的根本原则,尽可能把建设资金投人到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如雅典和巴塞罗那,除运动员村外,其它场馆设施多为利用城市原¬有场馆进行改扩建,巴塞罗那的主会场奥林匹克运动场更是历经1929年世博会、1955年地中海运动会后加挖扩建而成。悉尼奥委会更提出了“对城市没有用的建筑一律不建”,而是采用临时建筑的形式提供奥运会设施需要。虽然这些临时建筑在设计、设施标准上严格按照大型赛事的高要求建设,其建设成本不一定比永久性建筑成本低,但却避免了后续维护费用和经营压力,防止为城市带来长期影响。

同样,广州在制定亚运建设项目计划时,应注重经济性,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尽可能对已有场馆均进行改造利用,使其符合亚运会比赛要求。而对于新建场馆则应根据城市的长远发展和社会效益的需要,系统考虑和划分永久场馆和临时场馆,对于永久场馆的容量应根据城市日常使用及规划确定,赛期不足部分通过临时设备(如临时看台、帐篷、附属设施等)作保证。同时,把建设资金尽可能投入到改善和提升城市的整体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水平,为城市的长远、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持。

亚运是广州城市发展的契机,而不是城市的负担,切忌因一时所需,为城市后续发展留下压力,坚决“不把亏本的场馆、设施留给城市”。

多中心的赛区布局:兼顾亚运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悉尼、雅典、巴塞罗那的奥运会都形成了多中心的赛区布局。悉尼的奥运会赛区包括奥林匹克公园(the Olympic Park)、市区和西区三个主要赛区。雅典的奥运会赛区包括雅典奥运综合区(OAKA,Athena Olympic Sports Complex)、高迪奥运综合区(Goudi Olympic Complex,GCO)、法力奥滨海奥运综合区(Faliro Coastal Zone Olympic Complex, FCO)、希力尼科奥运综合区(Helliniko Olympic Comolex,HCO)等四个赛区。巴塞罗那的奥运会包括临海区域——蒙特列伊克(Montjuic)区(主赛区)、帕克迪马(Parc de Mar)区、临山区域——迪埃戈纳尔(Diagonal)区、沃迪布朗(Vall d’Hebron)区。

以上三个城市都采用多中心的赛区布局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可以很好的兼顾比赛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首先,多中心模式方便赛时的交通组织,比赛时只需解决各赛区之间的交通就可以满足比赛的需要。以巴塞罗那奥运会为例,四个赛区分布在城市的四角,通过环城高速公路相连。其次,多中心模式将体育设施分散在城市各处使体育设施具有相对合适的服务半径,从而方便赛后利用。以悉尼奥运会为例,奥林匹克公园的体育设施可以很好的服务周边社区,同时市区和西区的体育设施也可满足各自周边社区的需要。

广州在《亚运规划纲要》中,也已明确亚运会的赛区布局采用多中心赛区布局,以赛区布局与城市空间发展结构相结合,形成“两心四城”的格局。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还需就赛区布局如何能更好地与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相契合,以场馆设施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优化广州市的体育设施布局,更好地为广大市民服务,作进一步研究。

赛区发展有所侧重:开发一个新区,改造一个旧区

各奥运城市均将赛区建设与城市发展目标相结合,通过赛区促进地区连动发展。一方面可以促进城市新区开发,推进城市空间拓展;另一方面可以振兴城市衰落地区,为旧区更新注入新的活力。

悉尼的奥林匹克公园选址于距城市CBD不远的废弃屠宰场,当时该地区环境恶劣,周边区域开发层次较低,属于城市衰落地区,也是政府即将着力改造的区域。通过奥林匹克公园的开发建设,不仅使闲置土地得到再次利用,迅速提升该地区空间环境品质,还吸引了3000多人在此居住,并在规划中达到5万居住人口,成功实现了对工业仓储旧区的改造。

在其他奥运城市也有类似情况,如巴塞罗那将工业旧区改造为奥运村,使其在赛后的十几年中一直成为人口聚集的新兴社区;雅典通过奥运港区的规划提出把城市与海洋相连接的理念,重塑了雅典海滨城市的形象,吸引了市民活动和游客参观。

鉴于赛区对城市地区发展的特殊影响,在广州的多中心赛区布局上应该有所侧重:利用赛区建设作为广州新城开发的动力,积极推进新区建设,促进广州向南拓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完善城市架构;同时利用赛区发展带来的地区重新定位,以及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要求,着力改造广州市旧机场地区——白云新城,提升地区功能地位,重塑地区形象。

场馆设计多功能考虑,体现综合性、生态性、群众性、标志性

场馆设计是亚运建设的重点要素之一,合理的场馆设计不但能体现广州亚运建设的时代性与先进性,也是赛后利用的保障与基础。

综合性:通过设计的灵活与先进性,集多馆于一身,一方面增加场馆使用功能,尤其提高赛后使用效率,另一方面也节约了其他功能的场馆建设。最具代表意义的应当数巴塞罗那的奥运主体育馆——圣保罗朱地体育馆,其在设计时就为赛后经营打好了基础。该馆在比赛场地设计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设计了多种功能,除可满足大多数比赛项目要求,还可进行大型演出、展览、宴会、游泳、帆船以及冰上运动。由于该馆的多功能性,每年大约可举行93次活动,平均每四天一次活动,使用效率极高,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多功能、赛后运营良好的体育馆。

生态性:一方面在场馆的规划、设计、选材和施工过程中,尽可能贯穿环保概念;另一方面尽可能运用绿色能源,如自然采光、太阳能用电等。广州在夏季是阳光充裕的城市,在场馆采光使用玻璃罩或采光墙的设计手法,让自然光线进入市内,既使场馆内运动员、观众感受到开阔的空间环境和广州明媚的夏季阳光,还可节省大量人工照明用电,环保而经济。

群众性:场馆周边环境设计应与市民生活相结合,做到人性化场所设计。场馆及其周边环境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是公众性、开放性的,也是市民活动开展和群众文化传播的重要区域。如踢毽子、交谊舞、太极拳等自由化群众健身活动通常在该区域开展。人性化的场地设计,如绿化、休憩等设施的设置,不但能创造优美的建筑环境景观,还增加了场馆的赛后利用范围,也能通过人流的聚集,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标志性:通过亚运项目的建设,塑造标志性建筑或建构物,给城市和市民留下一批建筑精品,让花城广州更具独特魅力。独特的创作更能体现个性,因此,在场馆的建设过程中建议可考虑某些场馆不一定施行招标设计,避免多方案考虑过程中造成的折衷方案。

场馆赛事选址与特色风貌相结合:展现广州独特的城市形象

亚运作为整个亚洲地区甚至全世界看向广州的窗口,是展现广州城市特色、风貌的一大机会。而赛点是整个赛事过程中的焦点,因此,将场馆赛事安排在城市特色区域,是展示广州、提高城市国际知名度和认同感的重要途径。

巴塞罗那蒙特列伊克游泳馆选址于蒙特列伊克山崖,面向巴塞罗那市区,成为奥运会观众俯瞰城市的最佳视点;雅典马拉松的路线选择重复古代马拉松线路,充分体现城市历史特色;悉尼的游泳馆建在城市中心港口,看台面对城市最佳景观——海港大桥与悉尼歌剧院,充分展现城市特色,宣传城市文化。比赛过程中无论运动员还是观众都将融入城市景观,体会城市风貌。

除此之外,雅典、巴塞罗那、悉尼等均根据城市临海的特点,设置了体育比赛、观光旅游、公共服务的综合海港区,体现其作为滨海城市的特色景观。

广州作为山水城市,其特色元素在于山和水,白云山、越秀山、珠江¬都是广州的典型城市景观,在场馆比赛选址上应尽可能考虑与之结合,并认真分析研究其可行性与技术问题。例如,通过对越秀山体育场的改造,形成能观赏全城景观的场馆,同时通过环境、线路的设计,将周边特色景观,如五羊石像、镇海楼等引向外来观众;或在马拉松的路线设计上选择通过人民广场、珠江沿岸、沙面、越秀山等城市重点区域,在比赛过程中将广州市的特色城市景观——展现在前;可以将皮划艇、赛艇等水上运动设于珠江,充分展示珠江观;还可结合沙面、西关大屋等风情区设置融体育竞技与观光休闲一体的特色赛区,以更好地展现城市特色风貌。

教育培训与场馆赛后利用相结合:培育城市体育强项

巴塞罗那、悉尼都通过教育项目来提高场馆的后续利用率。巴塞罗那利用奥运港的帆船码头及配套设施成了巴塞罗那帆船俱乐部,帆船协¬会负责运营,进行了大量帆船有关的培训、教育活动。巴塞罗那不少中小学生都参加了这里的培训活动。悉尼则在奥林匹克公园成立了专门的教育委员会,开展了一系列教育项目,包括与悉尼本地大学合作进行一些项目的训练、与澳大利亚国家的体育专业委员会开展一些训练项目、与当地社区进行体育方面的合作、与当地中小学开展体育方面的合作等。

同时,通过这些教育项目也促进了某个体育项目的普及。以巴塞罗那为例,通过教育项目促进了帆船项目在巴塞罗那的普及。原先由于费用原¬因,帆船项目在巴塞罗那并不是很普及,只是有钱人的娱乐。但是帆船协¬会认为帆船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很有好处,并有意推广这一项目,因此他们利用奥运港的设施成了俱乐部。俱乐部的船有俱乐部购买的,也有私人寄存的。这些船只都将用于培训项目并租赁。由于船只提高了使用效率,因此费用大大降低,帆船项目得到了普及。很快报名参加培训的人越来越多,帆船协¬会考虑在巴塞罗那新建两个码头。

亚运会前后,广州也通过教育项目提高场馆的充分利用、后续利用率,普及并培育某个体育项目成为广州的强项,从而进一步引进如NBA、ATP网球赛、汤尤杯等专项体育比赛在广州举行,使广州真正成为“体育强市”。网球、赛艇等项目可成为普及的对象。赛后,网球中心可以成为网球学校供广大爱好者学习、交流。赛艇中心也可开展教育项目让更多人学习赛艇、提高赛艇利用率,降低赛艇的使用成本。

学习奥运交通组织经验,积极适应广州亚运举办要求

悉尼、雅典、巴塞罗那三个城市的机动车拥有量均已,超过0.5辆/人,远远超过广州目前的水平(不到0.1辆/人)。虽然三个城市的交通需求都非常之大,但其奥运交通组织都很成功,这些经验非常值得广州学习。

一是成立专门的奥运交通组织。近四届奥运会只有亚特兰大奥运会没有成立专门的奥运交通组织,事实证明,亚特兰大的交通组织是非常失败的。

二是制定严密的交通组织规划。如雅典是按照五个步骤进行,五个步骤中根据情况变化不断调整完善,直到奥运开幕后仍在不断地进行调整,确保计划、方案符合实际要求。交通计划中不仅对贵宾、运动员、记者交通高度关注,充分满足要求,而且对观众交通无论是场外还是场内引导和组织十分到位。

三是执行严格的交通管理措施。各项措施的出台都是以确保奥运期间交通安全、畅通为前提。如雅典在奥运期间重点加大了白天交通限制、场馆周边道路交通限制、停车限制和重点部门交通管制,大大减少了道路交通流量(据不完全统计,奥运期间白天交通流量比平日减少50%以上)。

四是实施合理的交通需求管理。奥运会交通组织管理工作不应简单的就与会交通考虑,而应着眼于整个城市交通的运行管理。如:通过鼓励市民外出度假减少社会背景交道量;通过调整市政作业时间和商业营业时间,使社会交通与奥运交通错峰运转;通过设置奥运专用车道,调整停车控制区域,减少社会交通与奥运交通的相互影响。

五是贯彻分层服务的原则。奥运交通的服务对象有很多,但奥运大家庭成员无疑是奥运会的主角,因此必须为这部分人高质量的交通服务,三个城市解决的方法都是征用了大量的大巴和小客车。

六是奥运公交优先。奥运期间的公共交通优先的概念必须比平时更超前,在某些关键区域(奥运匹克公园)应该是公共交通“垄断”。

借鉴奥运城市建设理念,全面提高城市交通设施水平

举办类似奥运会的大型活动对一个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而言,是一次全面提升的大好时机。悉尼、雅典、巴塞罗那无一例外的在举办奥运会前,建设了大量的交通基础设施,大大缓解了城市交通运营的紧张状况,尤其是巴塞罗那,在办完奥运会十多年以后,城市交通状况仍然处于一种比较良好的状态,其城市建设经验对2010年的广州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一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无论是悉尼、雅典、巴塞罗那的政府都非常重视公共交通,不但在道路上充分给予公共交通优先的权利,如公交专用道、公交逆行等,而且还大量修建轨道交通。如巴塞罗那,一个不到200万人口的城市,拥有5条地铁,3条轻轨,四条有轨电车,目前还在修建两条地铁,丰富的轨道资源是巴塞罗那交通状况良好的坚强后盾。

二是系统、周全的交通规划。优秀的交通规划必须要从整个城市系统出发,而不能只局限于交通自身的领域。巴塞罗那的停车规划之所以非常成功,是因为其不仅考虑了与道路的顺畅衔接,还把地下停车库的建设与地铁、公寓的建设有机的结合,从而将对城市交通运行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的程度。

三是“以我为主”的交通设计理念。每个城市的交通都有自身的特点,只有适合城市特点的交通设计,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巴塞罗那用宽阔的人行道来代替传统的中央分割带,不但从交通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而且也显示了设计者对城市风貌的自信和自豪感。走在巴塞罗那的中央人行道上,能够客观真实的感受到城市、交通和人之间的和谐之美。当然巴塞罗那自由奔放的单向交通组织、大胆经济的车道划分、简易实用的可变电子标识,以及悉尼市中心的高架单轨火车也都是值得广州借鉴的理念。

围绕亚运展开的城市营销,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雅典

悉尼、巴塞罗那、雅典都把奥运会看作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并给予战略上的重视,围绕赛事进行城市营销。巴塞罗那真正把奥运会作为城市营销的手段,首先政府确定了如下几个目标:(1)提高基础设施水平,如高速公路、体育设施、文化和旅游设施;(2)更新城市衰落地区;(3)增加建筑和服务业的就业机会;(4)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投资和旅游者。赛后证明奥运会的确促进了巴塞罗那的发展。赛后6年间,巴塞罗那所在的加泰罗尼亚州GDP取得每年l.8%的增长率(在经济增长速度很慢的欧洲难得),每年创造了3万到6万个就业机会,赛后的5年内游客数从200万增加到300万。有关研究认为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投入产出比应为1:3。2004年巴塞罗那又成功举办了世界文化论坛(The Universal Forum of Cultures 2004)。悉尼奥运会不仅直接赢利9.89亿,而且使城市知名度得到提升,由此带来旅游业的更大发展,因此有官员说悉尼奥运会将促进悉尼发展至少10年。雅典也把奥运会作为宣传自己悠久历史,推介旅游的机会。

亚运会对于广州也应是城市发展的重大机遇,因此政府把亚运会作为城市营销的手段。通过整体的城市形象策划和营销,塑造和展现“文化广州、岭南古郡、商贸广州、国际都会、活力广州、体育强市、生态广州、山水名城”的独特城市魅力,从而提升广州的国际知名度、认同感和国际地位。

城市特色是城市最宝贵的财富,“广州就是要建成广州”

巴塞罗那、悉尼、雅典等奥运城市都很注重城市特色的发掘和发扬,通过城市本身的特色来达到提升城市竞争力的目的。巴塞罗那特别珍视地方风格和传统,城市规划和建筑上体现了强烈的地方风格。该市保持了18世纪中期规划的现代主义路网格局,在当今十分罕见。同时,该市保护了所有加泰罗尼亚族建筑大师——高迪的建筑作品,其中米拉公寓、格尔公园已申请世界文化遗产,他的另一代表作——神圣家族大教堂,教会仍在负责修建。为了迎接奥运会,巴塞罗那为了凸现海滨城市的特色,对滨海区进行了改造,修建了奥运港,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悉尼尽管历史不长,也很注重它的城市特色。通过奥运会设施的修建,悉尼改造了达令港,历史街区成为著名的酒吧、餐厅区。雅典在场馆布局、马拉松线路都本着体现城市特色的思想,赛后使世界再次认识了雅典。

广州城市拥有历史悠久、融汇中西的深厚文化积淀,是广州兼具地方性和现代性城市特色的基础,应进一步得到挖掘和发扬。亚运会后,随着一批独具广州特色的场馆设施,公共建筑、公共艺术品、城市街区的建成,广州的文化和历史可以为更多海内外人士所认识,一些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场馆建筑将成为广州留给世界的遗产,经过亚运会的建设而形成的城市结构将继续引导广州的发展。

责任编辑: Rya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